开云 开云体育平台开云 开云体育平台开云 开云体育平台首先,结构工程师谈起薪毫无意义。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的脱节,刚毕业的大学生(含本科、硕士)基本只能干干画楼梯、画门卫的干活,所以这种打杂的活就别谈起薪了。
其次,建筑业由于其项目周期的原因,完整的经历一个项目周期,基本需要2~4年(方案、设计、绘图、出图、审批、施工、现场反馈与施工配合、完工验收,按项目类型不同而不同),设计存在的问题,除了一开始编校审阶段发现外,几乎都要在1~2年后才有反馈,因此建筑业的经验积累时间比较长,普遍出道比较晚,没个5~10年别想独当一面。
再次,谈起责任重大,这其实只是名义上的。不谈游击队与枪手,正规的设计与审批流程包括内控与外控。内控一般是指设计院内部的编校审三级审批,每一张图纸必须有设计师(编制)、资深设计师(校核)、总工程师(审核)三级审批,包括绘图标准、计算书的校验与验算。
外控,则是审图,由各种老法师们(已退休或接近退休的资深设计师)对图纸进行审核、校验、验算。另外,具有较大危险性的工程,还需组织专家评审,提出设计、施工建议。
经过层层审核、校验,所谓的责任风险,已所剩无几,基本是打不到设计师头上了。
再再次,结构工程师还真以为自己是高级技术人才么?除了超高层以及扭成各种奇形怪状的地标建筑外,结构工程师只是需要建模+电脑计算,并根据几个参数略作调整而已。而这些稍稍有点技术含量的工作,仅占整个设计工作的四分之一乃至五分之一。剩下的大量时间中,所谓的设计师仅仅起到的是绘图员的作用。这就是目前国内建筑设计行业的现实,经过多年学习、培训、考证的设计师每天工作时间的70%~80%,其实从事的是大专生乃至中专生经过稍稍培训就能从事的绘图工作。
最终总结,出道晚、风险小、没技术含量、工作产出附加值低,这就是结构工程师杯具的原因。
不过在这里还是要说句公道话的,建筑设计行业的各专业从业人员的平均薪资并不低,与题主虽说的两个行业来说没有明显差距。再对比下结构专业与软件、法学的就业率,估计你做梦都会笑醒了~
当然,创业能力不足,这是劣势。因为这是一个严格监管,入行门槛很高(企业资质申请难),且多专业多工种配合的行业。
毕业那年进设计院的时候,身边都是名校的结构研究生,本科生。可是工作起来的时候,发现,坐在我们对面那群建筑师,大部分是一般本科,而且都是你没听过的学校,有一点很要命的是,他们的工资,比,你,高。
2.便宜,我们那个院,研究生的起薪是月薪1000,比本科生多100块,那嘛不多花100找个研究生?
很多人因为设计院要招研究生才读了研,反过来,其实设计院也是因为有太多的人读了研,所以他们才招研究生,水涨船高,恶性循环而已。
比我们大一轮的结构工程师,我认识的,大部分都是不错的学校毕业的本科生,工作十几二十年了,在各个单位担任专负,副所长,所长,他们并没有因为没读研,就搞不定现在所谓的那些高难度的设计,学习嘛,本来就是伴随终身的事情,一边干一边学呗。
如果中国一年研究生毕业的结构工程师不超过100个,那大大小小的设计院招不招本科生呢?
好像是这个道理,但仔细想想,责任重大是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转化为议价能力的。
因为你要设计的房子更好看,更艺术,更牛B,曲线多得一逼,那你得多给设计费。
相对应的,如果国家说房子歪了,斜了,倒了,结构工程师不用负刑事责任(就像建筑师即使设计的房子像坨屎也不用抓去枪毙一样),那么责任重大就可以变现了,你想住更安全的房子?你想你的别墅“保质期”从20年变成50年?OK,没问题啊,那你得多给设计费。
可是国家从利国利民的角度,要求设计基准期就是50年,提前出事了的要坐牢,终身责任制等等等等,这其实就抬高了行业的平均水平,结构工程师就变相丧失了议价的能力。这就像淘宝现在基本上都包邮了,从卖家来说,损失了一部分利益,但行业平均水平就是这样的,没有办法,除非你卖的东西别人没有,不然你没有议价的能力。
结构的第一责任是安全,但是第一责任没有议价能力,所以,退一步,第二责任是经济,这就是现在结构专业唯一能有点议价能力的地方。
但是问题又来了,公建我不说了,我说说我比较熟悉的住宅吧。正常的住宅小区,户型基本上都翻不出什么花来,房间基本就是这样布置的,对应的结构也就大同小异,含钢量大家都差不太多,正规点的开发商跟设计院签合同的时候定好含钢量,做一两次优化就不得了了,弱点的开发商,可能都直接无视含钢量,反正也多不了多少。还有绿城这种有情怀的,还可以牺牲含钢量,你怎么遭得住?基础和地下室设计得好倒是可以省一些钱,但是节约的这些钱,放到宏观整体层面上看,跟时间成本,其他财务成本一比,可能份额就会比较小。
所以结构专业第二个议价能力很弱,你能通过经济性的设计得到甲方的表扬,锦旗,至于钱嘛?呵呵
现在正是互联网,IT红火的时候,大大小小的初创公司,没拿到个几百上千万的风险,你可能都不好意思出门跟人打招呼。
兜里揣了这么多钱,我不花大价钱请几个好的工程师来开发产品,我对得起人吗?
相对应的,设计院你去跟甲方说,设计费先付我一半,图我慢慢画,甲方说,门在那边,你特么给我滚。
设计院,就是一个生产施工图的单位,你的产品就是这样,生产了几十年了,谁都明白,图画得再好,你这个设计院的发展也是可以预见的,就这样了吧,不可能一夜爆红,一夜暴富,不可能半年市场占有率就70%,倒是行情不好有可能过半年就倒闭。你拿什么去吸热钱?没热钱员工收入怎么能比呢。
设计院收设计费我记得是有个收费标准的,2010年前后执行的收费标准大概是90年代制定的(我可能记错了,欢迎指正),不知道现在改了没有,想必就算改了也没什么用,这么多设计院要生存,价格战在所难免。
所以,90年代搞设计的前辈们可能是爽了,工资高,但是这么多年了,设计费基本就没怎么涨过。因为国家出台的收费标准没变过,虽然跟不上现在形势了,仍然一直在用,加上设计院越来越多,总的收入不够看是迟早的事情。
总的收入本来少,收进来还得建筑、结构、设备按比例分,这个比例好像也是有规定的,如果我没记错,大概应该是建筑40%,结构30%,设备水电暖三个专业各10%(欢迎指正)。问题又来了,同一个项目,比如地下室,建筑画个地下室一般只需要2个人,喽啰把口部,集水井大样这些零零碎碎的带走,剩下的给主力。而结构呢,通常至少需要3个人,基础和底板一个人,竖向构件和人防大样一个人,顶板一个人。那么,如果建筑和结构搭档在一起,专门做地下室,那么建筑的年收入,理论上就是结构的一倍。设备虽然一个专业只占10%,但是人家一个人可以做N多个项目,如果有需要上图的厂家,还有额外收入。结构怎么比得了?
总结一下:在一个产能过剩的行业里,从事几乎没有议价能力的工作,收入少且分配还存在一丢丢的问题,关键门外还有大把的研究生等着你腾位置,收入能跟律师、程序员比吗?
我以前也是做结构工程师的(世界500强前200,绝对算得上本行业的领军企业),化工机械行业的一开始才2000收入,部门里能够独当一面的年长我20岁的同事收入也才20W(三线城市四年前),现在可能也涨了一些了。
然后我换个行,自认为能力普通,学到的知识和积累到的经验跟我那位同事比也差很多,但也能够有20W的收入了。
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薪水的上限很大程度上受行业的限制,这就是男怕入错行的含义。
码农有微软这样牛比的公司面向应届生开出19W的工资,不知道机械行业有几家公司能开出这样的工资。
看了一些回复感觉有些人怎么这么幼稚呢,老是只从技术方面看待问题。机器是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的,特别是在管理流程方面,安放一个结构设计师的职位在哪,就不是仅仅为了画图和计算,需要开会到场、需要签字负责的时候,计算机能代替?再说现在市场上不管是建科院的,韩国midas的,美国的csi的,在使用手册或者产品说明开头几页上都白纸黑字的印刷得有“免责声明”,要真想电脑完全替代设计师那么就牛逼一点,说以后设计上的任何问题都由开发这个软件的IT公司负责,敢吗?本来结构这门学科就存在很多假定和经验,怎么可能做到完全的程式化!
其实程序员和设计师本来应该是partnership的关系,本人也在日常工作中和结构设计软件的技术人员保持良好的关系,经常向他们请教软件方面的问题,同时也从工程师角度发现软件的问题和提出建议,让软件更加完善。这都是一种良性发展的关系,不知道为什么网络上这么幼稚非要较劲争个高下。
在说下题主,应该不是结构这个行业或者还是学生吧,你可以去招聘网站上看一下5年~10年设计经验并且优秀和高效的设计师,分别是招聘的什么职位,更何况有一注的了。如果不是从事结构设计行业,去考一注结构性价比是非常低的,因为现在比较多了挂靠费也就那么点。但是如果本来就从事这个结构设计,那这个证带来的提升还是值得一考的。另外还有一个和土木相关的 证叫岩土,这个证哪怕仅仅是为了钱也值得一考。
总的来说搞结构收入比不过律师、IT、这没什么好反驳的,我也认为属于正常的现象。
更残忍的真相是,中国的结构师的待遇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很不错了。据说在国内同等档次的学校,结构师大概7W起薪,计算机10W,结构师拼命加班挂靠可以反超,这个区别不大。而在发达国家,计算机的起薪是结构师的2-3倍,结构师有了多年经验以后,大概有10W美元,不如Google给的起薪。
这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飞速的漩涡已经卷过了发达国家,还有多长时间会卷过中国?也许比你我想象的都快。至于工程师的责任问题,现在以工程规范的完善程度,我们不需要动太多脑筋就能保证设计安全,加上重复工作多,自然难以期待高产出。有时我觉得自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前那个割麦子割的快的农民,再快还是会被收割机取代,最后只能去旮旯里机器到不了的地方割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