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等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但这也是的解析罢了,具体的学习生活和专业、就业解析,还是需要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他依靠DIY申请到了美国综排top10的工程管理硕士!腾到美国名企的实习后,放弃了留美机会,又折腾回上海做推荐算法产品经理。
申请、选校、美国求职、回国求职,事事皆亲自操心!正是因为不停尝试,一路崎岖,开云 开云体育官网所以经历丰富,希望能够帮同学们避坑~
本科就读于传统985大学,读着一个非常非常传统的工程专业。在学习期间,发现这个专业未来的就业前景无趣且狭窄,跟想象中差距太大。那么有同学会问:当初为什么要选这个专业呢?
其实当时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我自己是有一些美好愿望的。但是在逐渐了解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以后的一些就业方向之后,发现和我想做的事情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并且对于“未来到底什么样的路才是适合我的?”这个问题也没有一个自信的答案,
还在学生会的国际部里负责组织留学生和国内学生的联谊、交流活动。在这期间我发现我可以和留学生很快的打成一片,能很快的和他们成为朋友。
这一发现为我之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一些启示:在后期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发现我特别适合国际化的环境。
起因是我在一家工程公司实习的时候,接触了一些例如工程设计的工程类工作,还有商业分析、项目可行性的商业类工作。在接触下来之后,我公司的导师告诉我说:我觉得你更是个管理类的工作。
这句话相当于给了我一个启发:别人的态度或者观点其实也佐证了我对自己的一些猜测。
再加上我是一个“爱折腾”的人,所以就鼓起了勇气,选择了跨专业、跨行业、跨国家的道路继续探索。
这个项目来源于我的一节课,这节课很像创业辅导课,会教我们如何将一些科技成果或者商业化的主意进行一个商业化的变现、怎样打造一家创业公司等。
教授本身是在业界有特别多经验的“行业老手”,所以说他会有特别多的资源和人脉帮学生联系到一些真正的创业公司,这些公司其实也处于一个比较迷茫的状态,所以说他们也需要业务方面的一些咨询。
教授就会将创业者和学生们凑在一起,在学期内参加这门课的同学都有可能组成一个team,做一些项目。
我当时做的是You Tobe的一个项目,当时有一个创业公司有一个新的AI科技:能够识别视频里的物品和品牌等。
例如用户看了某个You Tobe的视频,视频里有一个LV的包,这个时候下方就会有窗口弹出关于这个包的信息,开云 开云体育官网这样能提高转化率,增加购买人群。
这是我在美国的第一个项目,当时我的同学里有印度人、美国人、法国人等,我们在组成了一个team之后,分析了很多You Tobe平台的数据,包括用户的付费意愿,还要各个视频频道的变现潜力,最终选出了几个比较有潜力的频道,推荐给了那家公司的CEO,变为他们业务的一个增长点,他们就会去找这些频道内投布的品牌方以及视频制造方去做业务洽谈。
这个项目更像是一个游戏,它的参与方式来自于美国各大名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用来共享这些学校的课程。
这些学校会派出各自的学生组成一个team,去做一个类似商业分析这样的比赛。每个学校代表一个team,组成一家模拟公司。
当时我们做的是一家汽车公司,我们需要在每一轮(一周为一轮)里做一些商业决策,例如分配多少资源给研发,采取怎样的整合营销策略等。
最后的成果会体现在公司的估值和股价上,最后股价最高的公司获胜,我们当时拿了全美第二名。
这个项目是在48个小时内不停歇的给你一个开放的题目,需要自己去寻找数据和一些idea,自己做一些模型和产出。
因为我当时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所以当时我作为项目的一个类似于参与方和我们专业以及商学院、统计学的同学们一起做了一个机器学习的项目:预测某个工作在未来的发展情况。
这是我当时自己发起的一个项目,因为当时我意识到很多同学,无论外国人还是中国人,大家在毕业之后大家都想去做产品经理。
所有我就自己组织了这样的一个俱乐部,给大家一个交流的空间,大家也确实结交了很多行业上志同道合的朋友,还有自己做自媒体,作为交流成果的产出,包括一些校友分享等等。
毕业后的我,先在埃森哲做商业分析师,负责数据智能的一些项目。比如说给之前一些没有进行数字化管理的公司提供一些工具和解决方案,让它能实现一个数据共享和智能化。
或者会把之前没有观测出来的数据展示出来,作为一个新的业务指标,引导之后的一些商业决策。
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个跳跃,是因为首先我认为在国内的成长速度会更快一些,其次我更喜欢自己去推动一件事情,而不只是发现问题,更倾向于去解决问题。
而且人工智能和个性化推荐这一块,一直是我自己特意有在尝试的方向,所以国内样本量大、市场繁荣的状态,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1、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比较“爱折腾”的人,敢于尝试,不太给自己设限制,包括职业和专业都是这样,不会认为选择了一个方向就要一条路走到黑。
2、即使是敢于尝试,但也要选好方向。那么该怎样选好方向呢?在这个过程中就要不停的实践和思考了,这二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3、“积极主动”,美国的学校会有很多机会和很大的自由度,但是这些其实也不是每个学生都会有的,就像我刚才说的项目,我身边跟我同专业的中国同学,基本上很会参加这些项目。因为很多项目都是我自己争取的,所以说“主动性”很重要。
这张图的左下角有一个LOGO,叫MEMPC,它的全称翻译过来是“工程管理专业联盟”。这个联盟的成员基本上也是美国的一些名校:例如南加大、杜克、MIT等。
如果有对这个方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着去看一下这个联盟下面的学校,应该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参考,因为工程管理和跟它相似的专业还是不少的。
这个专业的就业方向一般就是在工业界,进行一些供应链优化,或者说在工业界对一些流程进行一个优化,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效果。
例如西北大学的MEM还有乔治华盛顿,他们的工程管理就基本都是把学生往这个方向培养的。
1、去学校官网看课程设置和专业描述,仔细看的话或多或少都会感觉到这个专业是否会有将学生往哪个方向培养的意愿。
与前两个专业不同的是,综合/商业分析类的专业是大多数申请的同学们想要申请的专业。
比较综合的专业就有:杜克大学的MEM、斯坦福的MS&E、以及USC的工程管理,这些都是中国学生比较热门的申请目的地。
因为我本身毕业于杜克大学,并且杜克大学这个专业的口碑在国内和美国都比较好,所以以杜克大学为例来剖析会比较合适。
学校排名在中国的就业市场内会比较受重视一些,杜克的排名在全美是我综合排名可以达到TOP10,工程学院的排名在今年达到了TOP20,商学院一直都是TOP10,并且它还是工程管理名校联盟成员。
图上的成绩是我根据身边同学的成绩计算得出的录取分数平均值,而不是官网上的要求。
官网上可能会说它们是没有要求的,或者它的最低分会设置的很低,这是因为学校要鼓励大家多去投递申请。所以提示一下:并不是成绩达标就可以申请上的。
这是一入学的时候就需要学的内容,会结合一些导师在业内的经验以及跟创业公司的进行的非常接地气的实验等。
如果要做一个管理方面的人才或者商业方面的人才,市场分析、财务分析和会计这类都是需要我们去恶补的。
想往战略分析方面走的同学可以选修一些MBA课程,即便没有注册成功也可以去旁听。
截图的内容是说:需要修不同的课来达到30个学分,这30个学分的来源可以是4门核心管理科+4门选修课。
选修课的范围就特别的广了,从法律到科技到数学等都有可能。并且学校会强制要求你参加讲座和workshop,这些讲座是为你的求职做准备的。
美国是很注重学生求职的形象和准备的,所以在经历过这些讲座的训练之后,你在求职市场上对比其他学生会显得更特别,也会增加你求职成功的概率。
最后一条就是Internship、written project summary、oral presentation这些也是学校迫使大家必须要去找实习、将自己的实习心得以及成果做一个反馈,从输入做一个输出,这些也是职场中很需要的一些技能,这些技能在整个program里都会得到锻炼,而不需要你在吃过很多亏之后才想要去学习提升这些。
他们可能会想留在工业界做一些管理层的工作,或者想直接完全跳开工科,但是他们有理工科这样一个很好的逻辑处理思维,可以在商科和的量化方向上做一些很好的尝试、探索。
这个专业的灵活性很大,很强调主动性,需要同学们对专业以及职业有极高的主动性,尽量“爱折腾”,不给自己设限制。
这一点是藏得比较深但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在西方文化下是一个很开放的态度。
这个开放的态度不能是只在嘴上说的“我很愿意跟外国人交朋友”这样的一些口头表达,而是在过程中真正的去克服一些不舒服、不熟悉、很陌生的一些地方,例如以下几点:
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一个很能“说”的国家,从他们的总统辩论还有日常的一些脱口秀等,都能体现出美国是一个特别强调大方、积极的去社交的国家。
如果要在这样一个西方文化下去求职和工作,就需要我们自己改变国人普遍比较含蓄的态度,多做一些大胆的尝试。
所以就会有中国人喜欢在自己的圈子里打转的一个情况,甚至出现很多同学的留学生活就是换了一个地方打游戏,这个舒适圈的性质对留学生的个人成长来说其实算一个不太好的事情。
这一点其实就不用说太多了,毕竟这一点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或者任何一件事情都特别需要,如果说在美国这样的情况下会更容易迷茫,可能不会有人告诉你该做什么。
这个时候就可以去咨询学院的教授或者学长学姐,或者美国本土人,这些都是可以用的资源,但是需要你自己告诉自己:我要去找这些人聊,去做这件事情。
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就基本上能够决定你是否有这方面的兴趣或者是否适合去追求这样的一个道路。
这张图的右半部分,是我罗列的一些在读研期间可以参加的一些活动,当然这些活动也不是绝对的,大家也可以尝试其他的可能。
大家现在可能对于留美就业会比较迷惑,所以我通过上面这张图的左半部分,给大家罗列了从大到小三个类型的行业:
在美国很多工程管理的毕业生会去做商业分析,商业分析的话就是要通过数据、通过理解业务、通过和其他部门的沟通产出的一些辅助商业决策的报告。
这个职业在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定义、不同的发展方向,基本上来讲,在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会往战略方面走,可能会进入管理层或者离战略执行或者设计更加近的一个部门或职位。
这个专业听起来好像和工程管理还是有一定差距,可能大家联想不到怎么从工程管理专业进到商业分析的。
根据我的观察,有很多同学在读工程管理期间,会参加一些创业项目:例如自己去参加创业项目、或者跟创业比赛的主办方说可不可以给你们工作或者做一个实习?帮忙组织比赛、对接创业者等,在这期间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
或者结合自己之前的一些工作经验,去和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一个合作。例如有一个环境工程的项目,就可以和环境工程的同学一起将想法商业化。
例如假设想去做风险,那么在学校的时候就可以去多和学校里的MBA打交道,去听他们的课程,参加他们的一些活动。
看看他们是怎样争取到机会的,或者学习一些他们的做事风格。或者参加校友会的活动,这些都是获取资源的一个很好的渠道。
有的同学在读完硕士之后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还不够,或者还想去做进一步的探索,也会去读另一个专业的PHD项目。
列举这么多职业其实是想告诉大家:这个专业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只要敢于尝试、敢于主动去探索的话,每一个方向都会有相应的机会提供给你,你不是完全孤立无援的。
但是你需要自己去把自己往这个方向靠拢,通过自己积攒的经验,把自己在读研期间的时间转化成简历上比较有用的东西,这样最终就可以打成你在职业道路上的目的。
其实无论什么专业,都会有很多可能性,只不过工程管理这个专业会比较灵活,开云 开云体育官网以及学校会有很多机会,但是需要你自己去留意、把握、准备。通过这些活动,能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及更明白自己的兴趣所在
怎样DIY申请留学?工程管理学习时有哪些技巧?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扫码,回复“工程管理”即有机会获得导师Marshall的免费咨询开云 开云体育开云 开云体育